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個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干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教育學認為,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fā)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其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fā)展任務,這說明身心發(fā)展是有(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不穩(wěn)定性
2.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學”的著作是( ?。?。
A.《中庸》
B.《禮記》
C.《論語》
D.《學記》
3.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針對教育目的提出( ?。?。
A.社會本位論思想
B.個人本位論思想
C.社會效益論思想
D.教育無目的論思想
4.教育目的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是要規(guī)定所需培養(yǎng)人的身心素質;二是要規(guī)定所需培養(yǎng)人的( ?。?。
A.質量規(guī)格
B.社會價值
C.發(fā)展方向
D.發(fā)展速度
5.教師的最基本條件是( ?。?。
A.具備良好的口才
B.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
C.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
D.具備相應的專業(yè)知識
6.“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句話反映了( ?。?。
A.師生關系的不平等性
B.教師的責任之大
C.師生關系的平等性
D.教師的權力之大
7.學生認識與人類認識過程明顯不同,下列不是其顯著特點的是( ?。?。
A.目的性
B.間接性
C.交往性
D.教育性
8.下列哪一項屬于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課程“三維目標”?( ?。?/p>
A.知識、智力、能力
B.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礎性學力
C.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D.知識、智力、情感
9.最先出現“長善救失”、“教學相長”的教學思想的是( ?。?。
A.《論語》
B.《孟子》
C.《學記》
D.《勸學篇》
10.衡量人們思想品德高低好壞的根本標志是( ?。?。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11.下列人物中,( ?。┳钤鐚逃M行了說明。
A.孟子
B.孔子
C.許慎
D.蘇格拉底
12.社會環(huán)境對個體的客觀要求所引起的需要與個體的發(fā)展水平之間的矛盾運動,是推動個體由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的( ?。?。
A.動力
B.動機
C.條件
D.基礎
13.美育最高層次的任務是培養(yǎng)( ?。┑哪芰?。
A.感受美
B.鑒賞美
C.欣賞美
D.創(chuàng)造美
14.“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yǎng)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边@是我國的教育目的,它出自( ?。?/p>
A.《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B.《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
C.《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
D.《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5.對教育學與教育經驗匯編看法錯誤的一項是( ?。?。
A.教育經驗匯編多為教育實踐經驗的匯集,它同時也揭示了教育規(guī)律
B.教育學應該重視教育經驗,將教育經驗提高到理論高度
C.教育學不能等同于教育經驗的介紹,同時也不能僅僅滿足于教育經驗的介紹
D.從教育經驗中總結教育規(guī)律,可以豐富和發(fā)展教育學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20個空,每空1分,共20分。)
1.規(guī)定著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系統,包括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yè)年限以及它們之間關系的制度叫__________ 。
2.舒爾茨提出的 __________ 理論,說明了教育是經濟增長的重要促進因素。
3.瑞士心理學家 __________ 的發(fā)生認識論認為,個體認知發(fā)展依次經歷了感知運算水平、前運算水平、具體運算水平、形式運算水平的發(fā)展過程。
4.__________ 決定了初中教育在個體發(fā)展中的重要性和艱巨性。
5.我國普通中學教育的任務是: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各行各業(yè)的__________和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
6.現代師生關系模式主要有兩種: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學生的學習特點受三方面因素的影響:基礎因素、__________ 、 __________。
8.實質教育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9.班級授課制是把一定數量的學生按 __________ 與 __________編成固定的班級,集體上課。
10.當代最具影響的德育模式有___________ 、 __________ 、社會模仿模式等。
11.__________ 已成為現代教育的發(fā)展趨勢,成為現代教育和古代教育的分水嶺。
12.鄉(xiāng)土教材主要是反映當時、當地工農業(yè)生產及 __________中的問題。
13.所謂智力,一般指人們的認識能力,即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認識活動中表現出來的那些穩(wěn)定的 __________。
14.教育影響指教育過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學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內容,也包括了信息傳遞與反饋的形式,是 __________的統一。
15.__________反映教學中傳授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與豐富學生感性知識的關系,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1.教師應具有什么樣的能力結構?
2.簡述對教師授課進行質量評價的原因與方法。
3.簡述教科書編寫應遵循的原則。
4.政治經濟制度與教育的相互作用是怎樣的?
5.目前應如何提高我們中小學教師的地位?
6.簡述確立教育目的的兩種對立觀點及其代表人物。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新課程改革對課堂氛圍進行了全新的詮釋,那么請你就如何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談談自己的看法。
2. 聯系中學生的年齡特征,談談當前對中學生的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個體身心發(fā)展是指個體成長是一個持續(xù)不斷的發(fā)展過程,在這個總的發(fā)展過程中,不同年齡階段表現出一些不同的特征,依題意得應選B項。
2.D[解析]《學記》開篇說:“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3.A[解析]社會本位目的觀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圖、洛克、赫爾巴特等。赫爾巴特以永恒不變的五種道德觀念,即“內心自由”、“完善”、“仁義”、“正義”、“公平和報償”為教育內容,培養(yǎng)真正善良的人,即不懷疑現存的社會秩序,又能遵守現行的社會法制。
4.B [解析]教育目的的結構是教育目的的組成部分及其相互關系。教育目的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對教育要培養(yǎng)出的人的身心素質做出規(guī)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知識、審美、體質等方面的發(fā)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種個性結構。二是對教育要培養(yǎng)出的人的社會價值作出規(guī)定,即指明這種人符合什么社會的需要或為什么階級的利益服務。其中關于身心素質的規(guī)定是教育目的結構的核心部分。
5.D[解析]教師的職責是教育教學,只有能直接承擔教育教學工作職責的人,才具備教師的最基本條件,也就是說作為教師首先要具備相應的專業(yè)知識,否則就不能認為是教師。
6.A[解析]古代中國所說的“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和西方中世紀所說的“牧師代表上帝的旨意”等,都明顯地反映了師生關系的不平等性及專制性。師生關系的民主化是現代社會和現代教育民主化的一個重要反映,也是現代社會和現代教育民主化的一個重要內容。
7.A[解析]學生認識是通過師生交往,并且是間接地獲得知識,是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提高認識和發(fā)展能力的,即具有交往性、間接性和教育性。
8.C [解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新課程標準為描述學生學習行為變化及其結果所提出的三個功能性基本要求,簡稱三維目標。
9.C[解析]“教育也,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和“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本鲎杂凇秾W記》。
10.D[解析]道德行為是人們在行動上對他人、社會和自然所作出的反應,是人的內在的道德認識和情感的外部表現,故也是衡量人們思想品德高低好壞的根本標志。
11.C[解析]許慎是我國東漢時期的經學家、文學家,他編篡的《說文解字》是我國時間最早、影響最大的字典,其中對教育進行了解釋,也是最早的針對教育的說明。
12.A[解析]推動個體由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的動力是社會環(huán)境對個體的客觀要求所引起的需要與個體的發(fā)展水平之間的矛盾運動,這一矛盾運動是個體和客觀現實之間相互作用的反映,是通過個體的社會實踐活動實現的。
13.D[解析]美育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觀,發(fā)展他們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高尚情操與文明素養(yǎng)的教育。而形成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即能把自己獨特的美感用各種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的能力,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藝術關的創(chuàng)造,也包括生活美的創(chuàng)造。形成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層次的任務。
14.A[解析]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把我國的教育目的表述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yǎng)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5.A[解析]教育學應重視教育經驗,將教育的經驗提高到理論高度,從教育經驗中總結教育規(guī)律,以豐富和發(fā)展教育學,所以B、D是正確的。如果把教育學變成教育經驗匯編,僅僅滿足于教育經驗的介紹,那就會否定教育學是一門科學,這是錯誤的,所以C是正確的。教育經驗匯編多為教育實踐經驗的匯集,它們還只是表面的、局部的、個別的具體經驗,尚未揭示出教育規(guī)律,因此,A的說法是錯誤的。
二、填空題
1.學校教育制度
2.人力資本論
3.皮亞杰
4.少年期的年齡特征
5.勞動后備力量
6.相互作用模式 社會體系模式
7.內部因素 外部因素
8.赫爾巴特 斯賓塞
9.年齡 知識程度
10.認知模式 體諒模式
11.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12.社會實踐
13.心理特征
14.形式與內容
15.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
三、簡答題
1.[參考答案]
(1)必須具備組織教育和教學的能力,表現在善于制定教學計劃,編寫教案.組織教學,與家庭、社會配合等方面;
(2)具備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語言應具有科學性、邏輯性和啟發(fā)性,并善于結合姿態(tài)、表情、手勢,使語言更具表現力;
(3)具備組織管理能力,表現在善于組織和管理班集體,對學生和班級日常工作良好地組織管理方面;
(4)具備自我調控能力,對于出現的新情況,教師能及時分析調整,使工作達到最優(yōu)化的程度。
2.[參考答案]
在中小學教學中,教師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授課質量評價能讓教師清楚知道自己的教學特點。了解長處與不足,也提供了新老教師互相學習的機會,對年輕教師的成長極為有益。進行授課質量評價,首先要確定評價的標準,包括教學目標完成情況、學生的課堂參與、內容安排、教學方法、語言表達、教學原則等。
3.[參考答案]
(1)按照學科特點,體現科學性與思想性;
(2)強調內容的基礎性;
(3)注重適用性;
(4)符合學科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受教育者學習的心理順序;
(5)兼顧同年級各學科內容之間的關系與同學科各年級教材間的銜接。
4.[參考答案]
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體現在:
(1)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
(2)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受教育的權利;
(3)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的目的。
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表現在:
(1)教育為政治經濟制度培養(yǎng)所需要的人;
(2)教育是一種影響政治經濟的輿論力量;
(3)教育可以促進民主。
5.[參考答案]
提高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地位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從社會和政府的角度上,應確保教師的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并逐步提高”。
(2)從學校和教育行政的角度看,應確保教師能夠有效地參與到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中來,同時加強教師的培訓,以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使教師能夠獲得正常的晉升和學習提高的機會。
(3)從教師自身的角度看,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加強自身的教育能力,使自己的專業(yè)素質獲得社會的認可。
6.[參考答案]
一是個體本位論。認為個人價值高于社會價值,代表人物有中國的孟子、西方的盧梭和裴斯泰洛齊;二是社會本位論。認為個人的一切發(fā)展都依賴于社會,代表人物有中國的荀子、西方的柏拉圖和康德。
四、論述題
1.[參考答案]
(1)對學生新穎的觀點和想法盡可能給予鼓勵性評價;
(2)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質疑、提問、發(fā)表不同意見;
(3)不指責學生提問的深淺、遠近,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4)課堂中可以開展學生間的提問辯論,也可開展師生間的提問辯論;
(5)當學生出現錯誤時,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自我糾正,把糾錯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6)教師不能包辦代替,更不能一味地嚴厲指責學生;
(7)安排好課堂節(jié)奏,給學生留下足夠的和發(fā)揮的時間和空間;
(8)激發(fā)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學習的意義,并讓學生看到成功的希望。
2.[參考答案]
中學生的教育應遵循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與規(guī)律,堅持面向全體中學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全面地得到發(fā)展。
(1)學校、社會、家庭應該為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2)減輕過重的課業(yè)負擔,生活要有節(jié)奏。
(3)培養(yǎng)穩(wěn)定而積極的情緒和情感。
(4)進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性法制的教育。
(5)重視安全教育,防止意外傷亡事故。
(6)加強青少年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7)重視人生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