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個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干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教師的任用方式包括派任制、聘用制和( ?。?/p>
A.代用制
B.自用制
C.長用制
D.暫用制
2.倡導活動課程的教育家是( ?。?。
A.赫爾巴特
B.盧梭
C.柏拉圖
D.杜威
3.中小學實施“雙基”教學,其中“雙基”包括( )。
A.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B.基本理論,基本技能
C.基礎知識,基本理論
D.基礎理論,基本原理
4.( ?。酥局?guī)范教育學的建立。
A.《大教學論》
B.《愛彌爾》
C.《民主主義與教育》
D.《普通教育學》
5.下列哪項是根據(jù)教學任務劃分的課的種類?( ?。?。
A.新授課
B.實驗課
C.練習課
D.演示課
6.( ?。┦乾F(xiàn)代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A.個別教學制
B.班級授課制
C.現(xiàn)場教學
D.小組教學
7.確定教育目的的客觀依據(jù)是( )。
A.哲學觀念
B.人性假設
C.理想人格
D.生產(chǎn)力和科技發(fā)展水平
8.學生道德認識、道德情感與道德意志的高度發(fā)展便合并成( ?。?/p>
A.道德信念
B.道德情操
C.道德品質
D.道德行為
9.下列不是貫徹直觀性原則要求的是( ?。?/p>
A.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B.直觀要與講解相結合
C.重視運用語言直觀
D.重視組織各種復習
10.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教育家( ?。┱教岢隽恕鞍嗉墶币辉~。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紐斯
C.馬卡連柯
D.杜威
11.學校對學生教育管理的具體執(zhí)行者是( ?。?/p>
A.任課教師
B.教導處
C.校長
D.班主任
12.德育目標是教育目標在人的( ?。┓矫娴目傮w規(guī)格要求。
A.思想德育
B.政治思想
C.思想品德
D.政治品德
13.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利用一定的儀器設備通過條件控制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知識的方法,稱之為( ?。?。
A.練習法
B.實習作業(yè)法
C.實驗法
D.談話法
14.關于復式教學敘述正確的是( ?。?。
A.復式教學就是對兩個以上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
B.復式教學適用于學生多、教室少的情況下教學
C.復式教學課堂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自學或做作業(yè)同時進行
D.復式教學情景下的學生的基本技能和19學能力相對較弱
15.德育的個體發(fā)展功能的發(fā)揮應注意( ?。?/p>
A.強調德育的外在強制性
B.注意功能實現(xiàn)的間接性
C.注重個體的享用性
D.尊重學習個體的主體性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20個空,每空1分,共20分。)
1.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的__________、法國的蒙田和__________等。
2.學校的組織和制度文化有三種主要的表達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__________ 統(tǒng)一的關系是科學教育觀的客觀依據(jù)。
4.教育的目的是社會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體現(xiàn)了__________。
5.教師在整個教育過程中起__________作用?!拔覑畚?guī)?,我更愛真理”這旬名言可以用來說明我國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師生關系的__________特點。
6. __________是否合情合理并具備較強的科學性,直接關系到課程設計和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7.蘇格拉底的“產(chǎn)婆術”屬于__________教學原則。
8. __________的教學組織形式是由夸美紐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國在__________ 首先執(zhí)行了這個制度。
9.為達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是__________ 。
10.班主任既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的管理方式是__________。
11.啟發(fā)性原則反映了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即學生的認識過程是在教師引導之下的 __________的過程。
12.課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導下,受教育者在教學活動中所獲得的經(jīng)驗,這些經(jīng)驗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__________,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安排的。
13.教師不可辱罵、體罰、變相體罰學生,因為學生具有__________。
14.評價是人們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和見解,對作為客體的人或事所具有的正面或反面的__________的判斷和衡量。
15.學校咨詢與輔導是指學校咨詢工作者直接或間接地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和發(fā)展過程中的困難,以及對有關的__________進行診斷矯治的過程。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1.學生特有的本質屬性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2.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從哪些方面來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3.簡述確定教育評價指標體系的步驟。
4.簡述學生學習的特點及其所受制的因素。
5.教育目的對教育工作的指導意義是通過哪些作用實現(xiàn)的?
6.請描述教學原則的定義,并說明我國中學教學原則的內容有哪些?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論述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培養(yǎng)提高過程的規(guī)律。
2.作為一名新時代教師,應該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上好一堂課的要求是什么)?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 [解析]教師的任用方式一般有派任制、聘用制、代用制三種。在現(xiàn)代,聘任制將取代其他兩種方式,成為學校教師任用的主要方式。
2.D [解析]活動課程的主要倡導者是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他主張兒重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即生活,強調通過活動形式使兒童獲得生活的經(jīng)驗。
3.A [解析]中小學的“雙基”教學理論作為一種教育思想或教學理論,可以看作是以“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為本的教學理論體系,其核心思想是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
4.D [解析]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被人們看作是教育學形成獨立學科的開始,它的問世標志著規(guī)范教育學的建立。
5.A [解析]課的種類可按照教學方法劃分,也可按照教學任務來劃分,新授課是按教學任務劃分的種類之一。
6.B [解析]縱觀教育發(fā)展史主要有個別教學、班級教學、分組教學和特朗普制等幾種影響較大的教學組織形式。19世紀后半葉,班級教學(班級授課制)成為世界大多數(shù)國家學校普遍采用的教學組織形式,故班級授課制是現(xiàn)代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7.D [解析]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歷史背景,在制定時也是以這些因素為依據(jù)的,從而使得教育目的具有歷史性、時代性和社會性。A、B、C三項都是主觀因素,不屬于客觀依據(jù)。
8.C [解析]根據(jù)心理學研究證明:任何一種道德品質都包含著一定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幾種基本心理成分。
9.D [解析]見大綱中教學原則方面的內容。
10.A[解析]15~16世紀,西歐國家創(chuàng)辦的古典中學進行了按年齡階段區(qū)分班級組織的嘗試。文藝復興時期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使用“班級”一詞。
11.D[解析]班主任是學校中全面負責一個班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工作的教師。12.C[解析]德育目標是教育目標的一部分,是教育目標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總體規(guī)格要求。
13.C[解析]學生通過操作獲得知識,且利用了一定的儀器。因此是實驗法。
14.C[解析]所謂復式教學,是指一個教師在同一時空向兩個或兩個以上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教師給一個年級講課,讓其他年級的學生做作業(yè)或復習。相對單式教學、復式教學情景下學生的自學能力更強。目前復式教學主要用于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區(qū)等地。
15.D[解析]個體發(fā)展功能的發(fā)揮應注意兩個問題:個體發(fā)展功能的發(fā)揮必須充分尊重學習個體的主體性,否則就會阻礙這一功能的正常發(fā)揮;品德發(fā)展實質上是人的文明化或社會化。
二、填空題
1.維多里諾拉伯雷
2.組織形態(tài) 規(guī)章制度 角色規(guī)范
3.受動性和能動性
4.教育的性
5.主導 民主平等
6.教學計劃
7.啟發(fā)式
8.班級授課制 京師同文館
9.德育方法
10.班級平行管理
11.能動認識
12.身心發(fā)展水平
13.人格尊嚴權
14.價值屬性
15.心理和行為障礙
三、簡答題
1.[參考答案]
學生特有的本質屬性表現(xiàn)在:
(1)學生是處于人生階段身心發(fā)展最迅速時期的人。
第一,學生具有發(fā)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第二,學生發(fā)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轉變?yōu)楝F(xiàn)實性的條件是個體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
(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具有能動性的教育對象。
2.[參考答案]
(1)樹立新型的師生觀。(2)建立教師威信。(3)善于同學生交往。(4)發(fā)揚教育民主,傾聽學生的意見。
3.[參考答案]
(1)明確評定對象。
(2)制定評價指標。
(3)對教育評價目標進行分解。
(4)設計教育評價標準。
(5)對初步的教育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論證、征詢意見、試行。
4.[參考答案]
學生的學習特點有四方面的特性:獨特性、穩(wěn)定性、發(fā)展性、靈活性。學生的學習特點受三個方面因素的影響:第一,基礎因素。它包括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水平、智能結構和心理品質、個性特征。第二,內部因素。它包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的學習經(jīng)驗、掌握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動機和學習積極性等。第三,外部因素。主要指學習內容、教師教學風格、社會傳統(tǒng)、時代要求和教育環(huán)境等,這三方面的因素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促進著學習風格的形成與發(fā)展。
5.[參考答案]
(1)導向作用。它不僅為受教育者指明了發(fā)展方向,預定了發(fā)展結果,也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奮斗目標。
(2)激勵作用。共同的目的一旦被人們認識和接受,它不僅能指導整個實踐活動過程,而且能夠激勵人們?yōu)閷崿F(xiàn)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3)評價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評價教育實施效果的根本依據(jù)和標準。
6.[參考答案]
教學原則是根據(jù)一定的教學目的和對教學過程規(guī)律的認識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準則。教學原則貫穿于各項教學活動之中,它的正確和靈活運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我國中學教學原則有:直觀性原則,啟發(fā)性原則,鞏固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
四、論述題
1.[參考答案]
(1)“知”指品德認識,是人們對社會思想道德的認識及其對人們思想行為是非善惡的判斷和評價;“情”指品德情感,是指人們對社會思想道德關系和人們行為的愛憎、好惡等情緒體驗;“意”指品德意志,是指人們利用自己的意識通過理智的權衡作用,去解決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內心矛盾與支配行為的力量;“行”指品德行為,是指人們在一定的品德認識、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調節(jié)下,在行動上對他人、對社會、對自然作出的反應,是實現(xiàn)內在品德認識和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產(chǎn)
生的品德動機的外部表現(xiàn)。
(2)一般說來,人的品德是沿著知、情、意、行的順序形成發(fā)展的。因此,培養(yǎng)學生品德的一般順序可以概括為提高認識、陶冶情感、鍛煉意志、培養(yǎng)行為習慣。知、情、意、行之間既是相對獨立的,又是相互聯(lián)系、影響、滲透、促進的。其中,知是基礎,行是關鍵。因此,在德育過程中,應在知、情、意、行幾方面同時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教育,以促進學生品德認識、情感、意志和行為全面和諧發(fā)展。有的班主任根據(jù)自己的德育經(jīng)驗,把德育工作的一般進行步驟總結概括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恒、導之以行四句話,這是符合德育過程規(guī)律的。
(3)學生品德知、情、意、行在發(fā)展方向和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由于學生品德知、情、意、行的辯證統(tǒng)一性和形成發(fā)展過程中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體實施過程中又具有多種開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養(yǎng)順序,而可根據(jù)學生品德發(fā)展的具體情況,或從培養(yǎng)行為習慣開始,或從陶冶情感開始,或從鍛煉意志開始,最后達到使學生品德知、情、意、行全面、和諧發(fā)展。
(4)聯(lián)系實際。
2.[參考答案]
(1)目標明確。指教師上課時明白這堂課要使學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識和技能,養(yǎng)成什么行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樣的態(tài)度,要學會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確學習目標。
(2)內容正確。是指教師教授的知識必須是科學的、確鑿的、符合邏輯的,教師教學技能或行為要符合規(guī)范,并且要求學生作出的反應同樣是正確的,如果不正確,要及時加以糾正。
(3)方法得當。是指教師根據(jù)教學任務、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選擇較佳的方法進行教學,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
(4)表達清晰。是指教師上課要堅持用普通話,聲音要響亮,言語表達的速度要適合學生可接受程度,語言要流暢、生動、明白易懂;板書要規(guī)范、準確、清楚。
(5)組織嚴密。是指課的進程次序分明、有條不紊,課的進行緊湊,不同任務變換時過渡自然,課堂秩序良好。
(6)氣氛熱烈。是指課應該自始至終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注意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動腦、動手、動口,課堂內充滿民主的氣氛,形成生動活潑的教學局面。